GB/T 39261-2020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毒理学评价前理化性质表征指南【检测标准】

2023-07-24

GB/T 39261-2020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毒理学评价前理化性质表征指南内容是什么?检测报告如何办理呢?测试哪些项目呢?下面为您解答。百检网为您提供一站式的检测服务。做检测,上百检。我们只做真实检测!

办理第三方检测报告需要通过寄样至实验室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后得到结果数据,百检网在全国范围内有众多合作实验室,CMA、CNAS资质齐全,报告真实有效。《GB/T 39261-2020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毒理学评价前理化性质表征指南》中规定了相关产品的检测项目、方法及相关数值标准,如果您有产品需要依据《GB/T 39261-2020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毒理学评价前理化性质表征指南》标准进行检测,百检网可以为您安排工程师对接一对一服务。

GB/T 39261-2020.Nanotechnologies-Guidance o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engineered nanoscale materials for toxicologic assessment.

1范围

GB/T 39261提供了人造纳米物体及大于100nm的团聚体和聚集体(NOAA)的理化性质表征的指导,目的是为评估和闸明理化性质对毒理学效应的影响提供帮助,也可用于区分待检材料与其相类似的材料。本标准针对每一种理化性质提供了描述、说明、相关性、待测量和测试方法举例。

GB/T 39261对致力于研究NOAA潜在毒理学效应的研究人员(如毒理学家、生态毒理学家、管理人员、健康和安全专家)具有参考价值。

2术语和定义.

ISO/TS 27687 ,ISO/TS 80004-1.1SO/TS 80004 -3. ISO/IEC Guide 9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聚集体 aggregate

强束缚或融合在一起的颗粒构成的新颗粒,其外表面积可能显著小于其单个顆粒表面积的总和。

注1:支撑聚集体的力都是强作用力,如共价键或源于烧结或复杂的物理缠结。

注2:聚集体也被称为次级颗粒,而源颗粒则被称为初级颗粒。

[ISO/TS 27687:2008,定义3.3]

2.2

团聚体 agglomerate

弱束缚颗粒的堆积体、聚集体或二者的混合体,其外表面积与其单个颗粒的表面积的总和相近。

注1:支撑团聚体的作用力都是弱力,例如范德华力或简单的物理缠结。

注2:团聚体也被称为次级颗粒.而源颗粒则被称为初级颗粒。

[ISO/TS 27687:2008,定义3.2]

碳纳米管 carbon nanotube;CNT

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管。

注:通常是由卷曲的碳单层构成,包括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

[ISO/TS 80004-3:2010,定义4.3]

《GB/T 39261-2020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毒理学评价前理化性质表征指南》标准内容仅部分展示。

检测流程

检测流程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更多其他检测内容请咨询客服。

GB/T 39972-2021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检测标准】
GB/T 2900.68-2005 电工术语电信网、电信业务和运行【检测标准】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